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评论丨猪肉价格涨势猛!看它如何影响CPI

发表于2015-08-10

 

“二师兄”近很火。不仅因为《大圣归来》票房飙升,也因为猪肉价格飙升。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,同比上涨1.6%,增幅比上月扩大,其中主要推高因素是猪肉价格上涨。果然,“二师兄”强势归来。



有几个不能忽视的关键数据:一是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.7%,比上月扩大9.7个百分点,对CPI总指数的影响从上个月的0.20个百分点扩大到0.48个百分点。直白地说,物价上涨有三成推动力来自猪肉价格。二是环比上涨9.9%,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.30个百分点,这已是猪肉价格连续第三个月恢复性上涨。三是在经历三年多的低迷后,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飙升,全国很多地区农副产品市场的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已飙升30%~50%。

 

物价领域的“二师兄”,一向是个暴脾气。猪肉价格上下忽悠、周期性大幅起伏,一度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常态。能不能打破这个常态?无论肉价上涨、下跌还是稳定,改革者、宏观调控者、公共服务者都要考虑这个问题。

 

首先,猪肉价格波动的周期性无法根除,但波动幅度要尽量缩小。

 

农民养不养猪,生猪存栏量保持多少,猪肉买多少钱一斤?本质上是由市场决定的。猪肉价格较低,养殖户积极性就会不高,生猪存栏量就会减少;一段时期后,猪肉供应就会紧张,价格就会上涨,养殖户积极性就会提高,存栏量就会增加;一段时期后,猪肉供过于求,肉价又会下跌。由此循环往复,即所谓“猪周期”。

 

这个周期不可能被完全击破。但是,把存栏量、价格的波动幅度,调控在合理区间内,防止存栏量的猛增猛减,防止价格的,是必须重视并做相关制度设计的。政府的储备肉,是个有效调节手段。及时释放关键行业信息、引导农民生产行为,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一部分。

 

其次,准确判断猪肉价格走势,既及时预警,也不一惊一乍。

 

虽然要努力熨平肉价波幅,但它有波动是必然的。关键是要准确判断价格走势背后的推动因素,该预警的及时预警,该调控的准确调控,但是也要避免一惊一乍、听风就是雨,“二师兄”刚一咳嗽,就宣布“二师兄”病危。

 

比如,眼前这几个月的猪肉价格上涨,也是前三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后的一次正常修复。如果它在以上半年的增速,继续不可遏制地狂飙半年,恐怕才会超出“价格修复”的范畴。再比如,虽然目前价格持续上涨,但从全国来看,猪肉供应还是基本稳定,存栏量增减仍在有序合理范围之内。

 

当然,对于“二师兄”身上可能发生的中长期状况,调控者必须做好准备。所以,这一轮价格上涨会不会继续飙升下去?既取决于供需关系,也取决于调控者的作为。

 

第三,对猪肉价格周期波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高度重视。

 

尊重肉价背后的市场规律,也发挥好政府调控的作用,这是针对生猪市场本身而言。而猪肉价格又连接着千家万户,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,连接着更广泛的社会课题。比如,肉价持续上涨,生产者高兴,挣钱、补栏;对城市低收入者来说,就可能增大生活压力,需要公共服务提供者做好托底保障。肉价持续下跌时,消费者欢喜,但生产者苦恼,这时相关政府部门又要在产区多做细致工作,做好托底保障。

 

生猪生产跟环境也有关系。当年杭嘉湖平原一带,浙江嘉善、平湖等地,农量养猪,虽然获得但破坏了水环境,甚至一度有大量死猪飘到下游上海区域内,引起社会关注。事后,这一地区引导农量减少了生猪存栏量,以服从环境目标。但是,一旦猪肉价格进入持续上涨周期,当地农民又可能自动增加存栏量。对于当地政府来说,不仅要考虑农民的收入多少,还要引导农民兼顾环境目标。这已不是狭义的经济工作了。

 

“二师兄”就是这么多愁善感、麻烦连连。但怎么对待“二师兄”的身价变化、数量多少,怎么有预见地处理好“二师兄”的任何风吹草动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各种影响,既检验各级政府的“更好作用”有没有做到,也检验我们全社会对市场规律的认识程度、把握能力。

 

好一个让人又喜欢又揪心的“二师兄”。

上一页|1|
/1页